您当前位置:首 页 >> 会员动态
高科文苑 | 读《乡土中国》,一个观察者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1-04-13  浏览量:

高科文苑 | 读《乡土中国》,一个观察者的思考

          

    本刊讯(通讯员 王春莲)趁着假期,读完了《乡土中国》,感触颇多。

    虽然这本书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书中,费孝通先生创新性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国传统社会,将常所见所闻的现象读出社会根源上的思考来,将具体的平凡小事读出抽象的意味来,将知其然读出了知其所以然来。

    关于“乡土中国”的概念,费先生指出:“这里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换言之,“乡土中国”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体系,它包含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靠务农为生的乡下人世世代代附着在土地上,以定居为常态,即使后期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土地,也像“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又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诚如文章里所言:“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所以,在缺少流动和变化的乡土社会,每个人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里生活。

    在这样相对稳定、熟悉的生活环境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乡土中国的特有社会现象:“规矩”即可约束行为,“常识”即可应付变化。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中,人们习惯于凡事按惯例行事,相对地,依法行事存在感较低。而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性与乡土性矛盾着的国家,如今正处在发展关键阶段,所以法制化及现代化建设必须先处理好前进与根基平衡的问题,比如加强规则意识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持续推进依法治国等。

    综上,某种意义上,“乡土中国”是中国传统的符号,即便在如今高歌猛进的时代,依旧有着研究意义。通读全文,虽然某些细节还值得商榷,但其中一些前瞻探索性的思想,历经沧桑变化却依旧历久弥新。

 

 



            

版权所有:南京市政工程行业协会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5-83213695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聚福园88号4楼  本站点由脉动火速EIP@HS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