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热日趋升温,究其原因,主要是巨大的经济效益使然。平遥古城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旅游收入从18万元猛增到500万元;黄山列入世界遗产,旅游收入由数百万元猛增到2亿元……凡此种种成功的案例,让今年的“申遗”更达到了空前的“热度”。
据悉,按照现在的次序,踊跃申报的队伍至少要排到2008年。那么,许多地方你追我赶的“申遗”是否有过滥的倾向?世界遗产是否仅仅是一种旅游标签?“申遗”成功之后,一些地方是否将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5月25日,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现代徐霞客”的谢凝高教授对记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一一作答。
“申遗”目的是保护遗产地
“ 申遗 不可盲目,一定要做多方调查研究和论证。”谢凝高教授认为,世界遗产是人类古代文明的见证,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申遗”的真正目的是用世界的力量,共同保护全人类的遗产。“申遗”需要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正确引导,要正确评估其价值,应请专家进行综合考察。
“申遗”标准是真实性完整性
“申报世界遗产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谢凝高教授阐释说,如果遗产是宋代的,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材料都要保持宋代的风格,而不能是仿制的作品。如一个村落的布局是“七星八斗”,如果完整保存下来,其价值就较高。一些景区被拆除重建,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被破坏了。
“申遗”后避免成为“摇钱树”
谢教授认为,世界遗产既有精神文化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等。世界遗产得到世界承认后,知名度上升,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观光只是表层的活动,更深层次的是去了解、研究、宣传其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公约要求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去,传给后代。有的地方政府决策者片面地认为游客越多越好,但失控的游客会使世界遗产遭到破坏,永远无法恢复。
“申遗”后开发要“以景养景”
谢教授说,进行有效规划和适度开发才能获得双赢。首先要从地理学、考古学、建筑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进行宣传和保护,确定其价值;其次是利用世界遗产来进行科学、考古、艺术研究;再次是以卖门票来“以景养景”也是个好办法,但问题是,风景区的门票收入多数不是用于保护风景区的。另外,还要分区保护利用。比如,美国不允许在国家公园内搞豪华宾馆。很多国外世界遗产地的宾馆、饭店、商店、游乐城等旅游服务设施都建在世界遗产保护区的周边地区,建造野营式、可拆式的房子,而不是高档宾馆。
“申遗”后保护六张“药方”
谢凝高教授认为,遗产保护的措施一是体制上的,建设部是管全国风景名胜区的。但现在一般是地方一些机构在管,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因此,他建议一是由国家将世界遗产集中管起来,成立国家遗产局;二是立法,我国只有1984年出台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如《国家世界遗产法》、《国家风景名胜法》;三是成立专家组委在保护区内只能会参与保护决策;四是要抓好整治;五是国家要重视投入;六是要进行科教宣传,增强人们保护遗产的意识和能力。
版权所有:南京市政工程行业协会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5-83213695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聚福园88号4楼 本站点由脉动火速EIP@HS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