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瑞金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周洁
在建筑行业竞争白热化、政策监管趋严的当下,财务管理早已超越传统核算职能,成为驱动企业战略落地、抵御经营风险的核心引擎。面对项目周期长、资金回笼慢、成本管控难等痛点,建筑企业亟需构建“业财融合、数据驱动、风险可控”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一、业财深度融合:打破壁垒,重塑管理协同
建筑企业业务链条复杂,从投标立项、施工建设到竣工结算,各环节均需财务深度介入。传统模式下,业务与财务“各自为战”,常导致预算偏差、成本失控。某市政工程企业通过建立“业财联合工作组”,在投标阶段由财务人员协同业务团队测算项目现金流、评估垫资风险,避免因低价中标陷入亏损;施工过程中,财务人员深入工地现场,与工程部门共同优化材料采购计划,根据库存周转率动态调整采购量,使项目材料成本降低12%。这种“业务前端发起、财务后端管控”的协同机制,真正实现了资源配置的精准化。
二、动态成本管控:全周期追踪,向管理要效益
成本失控是建筑企业利润流失的主因。某房建企业创新采用“三维成本管控法”:纵向将成本分解至项目全生命周期,从设计优化、施工组织到竣工验收,每个节点均设置成本红线;横向细化材料、人工、机械等要素,建立价格波动预警模型,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钢材采购成本;立体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方案,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返工浪费。此外,推行“成本责任制”,将成本指标与项目团队绩效挂钩,激发全员降本意识。数据显示,该企业通过精细化管控,年度项目综合成本下降8.5%。
三、资金精细化管理:盘活现金流,筑牢生命线
资金链断裂是建筑企业的“头号杀手”。某基建龙头企业通过“资金池+供应链金融”双轮驱动,实现资金效能最大化:一方面,建立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将下属子公司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内部拆借降低外部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运用供应链金融工具,对优质供应商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既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又优化自身应付账款周期。同时,构建“资金流量监控系统”,实时跟踪项目回款进度,对逾期账款启动“红黄蓝”分级预警,确保资金链安全。
四、税务筹划与合规:政策红利变现,风险前置防控
建筑行业涉税环节多、政策更新快,税务筹划与合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某民营建企组建专业税务团队,深度研究“营改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通过调整业务模式实现节税增效:例如将部分劳务分包转为劳务派遣,合理抵扣进项税额;通过研发装配式建筑技术,成功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年度节税超千万元。同时,建立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定期开展发票合规性审查、纳税申报复核,近三年未发生一起税务处罚事件。
五、数字化转型:数据赋能,驱动智能决策
传统手工记账与碎片化数据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求。某央企整合ERP、OA、项目管理等系统数据,实现财务核算自动化、预算执行可视化、风险预警智能化。例如,系统可自动抓取项目进度与财务数据,生成动态成本分析报告;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材料价格走势,为采购决策提供依据。数字化转型不仅使财务工作效率提升40%,更推动企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在建筑行业深度变革的浪潮中,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战场。唯有以业财融合为抓手、以成本管控为核心、以资金管理为命脉、以合规运营为底线、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方能构筑起抵御风险的坚固防线,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