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 页 >> 专业培训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问题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07-05-03

摘要:本文根据现今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全方位的角度阐述了调研组对当今养护管理技术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包括日常保养、小、中、大修工程等)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繁重,早期通车的高速公路已经进入大修期。为了促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公路学会组织有关专家与安徽、江苏,山西、河北、陕西、山东、辽宁、吉林等八省公路学会合作,对这些省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作为最基础性的养护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维护公路使用功能、发挥公路效益,促进公路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看,养护管理意识有新的提高,管理有新的加强,技术有新的进步,机械装备有新的改善,方式有新的转变,市场化进程有新的发展。
 
    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经验特别是高速公路早期损坏的教训,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及时有效的养护能够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面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多形式的新情况,加强行业养护管理就更加重要。交通行业主管部门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强行业管理力量。如吉林等省调增养护管理人员,负责抓好行业养护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对高速公路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和民营公司的管理力度,督促按期进行养护;三是培育养护市场,推进养护市场化进程;四是强化高管局或公路局的养护管理职责。
 
    养护市场化,管理规范化
 
    按照”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原则,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养护资源的基础作用是高速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积极培育养护市场,重点加强企业准入条件和资质管理,有方向地扶持较有能力的养护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型养护工程积极推行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三是推行日常养护工程专业化承包,取得明显效果;四是加强包括养护质量评定、规程、规定、安全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养护市场行为。
 
    不断创新,科研先行
 
    各地普遍强调养护工程的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力求实现养护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养护方案更加合理,养护技术更加先进,养护方法更加符合实际,使养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高速公路养护目前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微表处、雾封层、新型冷补、新型灌缝以及热再生等技术。特别是及时实施微表处等封层养护技术,对处理车辙病害,增强路面抗滑性,防止水损害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山东等省在大修工程中,对损坏的基层采用了沥青大碎石结构,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对路面早期损坏起到了遏制作用。
    安徽等省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黑色化过程中,采取碎石化技术取得成功,积累了水泥路面改造的经验。陕西、山西等省注重科研成果开发与应用,在科学养护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建立养护管理系统,防范于未然预防性养护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项根本性制度,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根本性措施。为推进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各地加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重视高速公路的路况调查、病害观测,处理情况等信息收集和记录,一些成果开始应用。有系统地推进养护管理系统建设,建立预防性养护制度,转变养护方式,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
 
    以人为本,全局统筹
 
    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老路结构与新路结构的关系,养护施工与维持交通的关系,施工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和旧料再生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现阶段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大车流量路段高速公路维修期间的交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从设计方案到组织实施,从时间安排到路段工序选择以及施工管理各个方面均认真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车辆的思想。如山东着力抓好养护方案设计审查和切实加强施工管理两个重点环节,实施人性化服务河北北省从养护工程施工方案,交通组织方案,绕行路线方案和紧急情况交通疏导方案等统筹安排,确保通行和安全。
 
    养护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
 
    力度不足,思维落后
 
    在高速公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建轻养的倾向,没有把养护管理工作放在应有位置上。认识的缺位,是造成养护行动不到位的思想根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处在高峰期,建设任务繁重,但如果不解决养护管理这个薄弱环节,将直接影响公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体制不顺,监管不力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解决。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再加上公路资产管理不顺,对投融资体制改革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经验,直接影响着交通行业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造成的交通行业管理职能缺位问题
 
    投入不足,应用乏力
 
    养护资金投入不足,新技术推广不力是造成养护水平不高和养护任务欠帐的根本原因,其中有认识问题也有现实问题。一方面,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稀少,造成科技创新乏力;另一方面,对已经取得的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存在问题。这两个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养护方式的转变。
 
    变革缓慢,市场化滞后
 
    养管分离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场专业化水平低,特别是有竞争力的大型养护企业发展缓慢,再加上法规建设滞后,缺乏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机制和活力,养护市场对养护资源的配置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同时由于对养护市场的监管缺乏力度和手段,高速公路养护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方法,被动性强于主动性,预防性养护制度远没有建立起来。
    实施科学规范化养护管理的对策在我国高速公路已走过近20年发展历程的今天,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行业,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路畅通,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发挥公路的效益,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继续提高认识,有效落实养护管理工作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早期损坏严重和车流量迅速增加以及重型超载车辆比重过大的特殊情况下,做好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减轻路面损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这不仅是公路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要贯彻落实“建养并重”的方针,切实扭转长期重建、轻养、轻管理的倾向,增强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其次要从行动上落实各项养护管理措施,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养护资金到位,养护组织到位;再次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加强行业养护管理高速公路是公益性社会基础设施,无论是政府资金投资还是非政府资金投资,所形成的公路资产都是非经营性资产,其产权均属于国家。建议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中,一是不宜按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形式进行管理;二是高速公路公司不能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经营的是公路收费权,而不是经营权,应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三是要杜绝将高速公路行业养护管理职责划归运营企业,造成运营企业游离于行业之外和行业养护管理职责丧失。从长远考虑,应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就养护管理而言,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强行业管理,落实管理职能,充实管理力量,切实把养护管理工作做好,抓出成效。
 
    大力推进科学养护,建立预养护制度
 
    实施预防性养护制度,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一条基本经验。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把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提到日程上。因此,首先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制度内涵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总框架;二是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科学养护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一手抓系统研发,一手抓实际应用,向着开发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发展,推进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三是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特点,抓紧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尽快形成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的基本措施和成套技术。
 
    规范养护标准体系,确保养护工程质量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养护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反映较多的问题是规范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全面,操作性较差,养护维修工程的很多方面无标准可依,无规范可循。如大修类工程不得不参照建设规范行事,直接影响着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养护技术和经验,抓紧推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建议养护标准规范建设推行国家和省(市、区)两级管理制度,允许并指导地方在国家标准规范体系的框架下,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更适合当地特点,更具操作性的标准规范系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持续创新,推广环保型路面养护新技术研究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保型路面养护新技术,包括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低噪音路面技术、常温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工业废料筑养路技术等,用较低的能源消耗,较小的环境成本,使公路维持较高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公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废旧公路材料的循环利用,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中国公路学会调研组


            

版权所有:南京市政工程行业协会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5-83213695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聚福园88号4楼  本站点由脉动火速EIP@HS构建 技术支持:脉动火速软件